推荐给你,静夜思。 57岁母亲“怒”生二胎: 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丁克?答案戳中无数人内心 来源:壹心理 ID:yixinligongkaike 作者:时敬国前几天,一则新闻引发网友热议。57岁母亲本来有一个梦想:当姥姥。可34岁的女儿,偏偏选择丁克。 一怒之下,她自己又生了一个孩子…… 面对母亲的剑走偏锋,“被姐姐”的女儿执拗“拒收”: “养你们二老可以,但你们的孩子,我不负责养!” 很多人说,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: 为什么,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丁克,而另外一边,却是老人希望儿女要孩子? 01 有一位叫小雯的女性来访者,不想生孩子。 给我感觉最深刻的,是她的情绪:一种强烈的害怕,或者说,是恐惧。 她亲眼看到了,她表姐如何从一个很魅力四射的独立女性,变成了疲惫不堪、眼睛无光的妈妈。 这种直观的感受,让她坚信,“我如果生孩子,也会变成这样”。 这是一个女性对失去自我的恐惧。 另外,还有些女性是因为对婚姻的不够信任,怕一旦生了孩子,将失去婚姻中的博弈能力,变得被动。 还有第三种恐惧,来自于对孩子教养的不自信。 这些害怕和担忧,似乎一直存在,和时代无关。 那为什么老人,却可以无视这些可怕,那么希望子女生孩子呢? 那是因为,他们的世界里,不生、少生孩子带来的恐惧,远远大过了生养孩子的恐惧。 02 几乎每个老人,都跟自己的儿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 你看,咱们以前街上的那个A大伯,前段时间住院住了俩月。 得亏人家有三个孩子,加上姑爷儿、儿媳妇,六个人轮流伺候。外甥、外甥女也有大一点儿的,也能帮上忙。 这俩月,人家病房里就没断过人。几个孩子的工作也没太受影响。 你再看那B大妈,两口子。70岁的人了,身边没人…… 最后老人会得出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:孩子少了就是不行! 在这个故事里,我们也看到老人的两种恐惧: 第一种,是对自己老无所养的恐惧。 第二种,是对下一代照顾上一代孤立无援的恐惧。 如果是独生子女,摊上双方老人都身体不好,将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。 而生孩子,虽然也意味着付出和牺牲,但这些都被看作是有意义的。 因为,生命得以传承,亲情得以延续。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种情绪是一种人类繁衍本能的需要。 这种本能让我们通过生育孩子战胜死亡。 那么,既然有对衰老、生病的恐惧,又有本能作用,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还是想丁克? 03 曾经有一个热点话题:《70、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》。有一位匿名网友回答说,她已经40+的年龄,她觉得没有孩子挺好的,时间上自由,经济上自由,并且和丈夫的婚姻也很稳定。应对丁克生活,她总结了四条:1. 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。除了养老保险,还要有别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。2. 一定要饮食健康,作息规律,经常健身。3. 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。4. 要能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,忽略年龄。不难看到,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经济保障。当抛弃了“养儿女防老”的传统思路之后,“多赚钱养老”变成了代替方案。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对老无所依的恐惧。有钱,有圈子,有爱好,就会衍生出很多新鲜的养老方式。甚至,中国的一些年轻女性闺蜜团,也曾经集资在乡下建过别墅,打算年老之后一起群居。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丁克族,但都没有把养老寄托在下一代身上,也给丁克族们提供了全新的“养老模式”。所有的决定,都事出有因。关于孩子,生有生的道理,不生有不生的说法。对此,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,不去越界,不去干扰——哪怕是父母,亲人,好友。希望我们有且只有一次的短暂一生,可以真正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,不因恐惧而妥协,同时承受它可能带来的结果。然后,享受按自己意愿,过好它。—THE END—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(ID:yixinligongkaike)有心事看壹心理。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,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。封面摄影:鳄鱼投稿·合作:yesi@cyol.com (邮件后请附联系方式) 睡不着,聊几句? (责任编辑:admin) |